二次沉淀池的故障對策
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離,使混合液澄清、污泥濃縮并將分離的污泥回流到生物處理段。其效果的好壞,直接影響出水的水質和回流污泥的濃度。因為沉淀和濃縮效果不好,出水中就會增加活性污泥懸浮物,從而增加出水的BOD 質量濃度;同時,回流污泥濃度也會降低,從而降低曝氣池中混合液濃度,影響凈化效果。作為故障對策可考慮以下:
1、上清液透明度下降:上清液透明度下降多半是因為活性污泥性狀異常所致。因此,應對曝氣池運轉管理或入流水質是否異常進行調查,并采取相對對策。
2、活性污泥少量流出:
(a)由于二次沉淀池的尺寸,溢流堰的形狀、刮泥速度等構造上的原因,活性污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少量污泥被卷起的現象。但進水量超過池的容納能力時,由于水流的關系活性污泥在出流側有卷起的趨勢。少數情況下,污泥在沉淀過程中也會卷起。
因此,當這種趨勢比較顯著時,要將絮體流出較多的部分的溢流水量減少。所以可以考慮采用調節(jié)出水堰高度、改變溢流堰位置等措施。
(b)進水量增加,污水泵運轉臺數增加時,池內進水量的變化會引起活性污泥短時間的上浮,此時只要減少進水量,增加速度逐漸加大即可。對于進水量變化很大的處理廠,可在此時增大排泥量,就可以防止污泥上浮。
3、活性污泥大量流出:
(a)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升高時,曝氣池出流混合液的泥沉降比也升高,引起二次沉淀內污泥界面上升,絮體大量流出。此時應增大剩余污泥排放量,調整所選定的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值。
(b)溢流接近滿流時,會出現不均勻溢流的現象,溢流量越大的部分絮體流出的危險就越大,所以應在保證跌水水位低于溢流管道渠的原則下,保持出流側導水管渠水位。此外,由于構造原因引起時,應調查水位關系并加以改善。使用處理水放流用水泵時,應注意導水管渠水及放流側水位,注意排水閥及放流泵的運行管理。
(c)由于絲狀菌過度繁殖,引起活性污泥膨脹,二次沉淀池內污泥界面上升,也可以導致污泥隨水流出。此時,應采取措施以防止污泥在污水管渠和導水管渠內堆積,還可以限制初沉池的使用次數,加入混凝劑等藥品進行處理。另外,采用厭氧—好氧活性污泥性污泥法對于防止膨脹效果也不錯。
(d)產生脫氨作用時,生成的氮氣或絲狀菌產生的氣泡附著在污泥上,使污泥上浮,隨水流出。此時,可采取增大回流污泥量,設置擋流板等對策。
4、活性污泥等腐敗
(a)二次沉淀池堆積的污泥不能有效排除時,一部分積蓄的污泥會厭氧分解,產生大量氣泡。此時,應檢查排泥設備,正常后增大排泥量,以降低污泥界面。
(b)刮泥機不能正常工作時,全池都會產生污泥的積蓄,引起厭氧分解。此時,應立即修理刮泥機以恢復其正常運轉。
(c)如前發(fā)生厭氧分解,全池范圍內都發(fā)生腐敗時,該池污泥不要再回流,在不引起其他事故的情況下,可作為剩余污泥排放,并用新鮮污泥進行替換。
(d)池內總有一部分污泥不能去除時,該處會產生腐敗、上浮現象。此時,可將二次沉淀池放空,調查原因,并進行修復。